个人信息

发送短消息 加为好友
姓名: 风青杨
领域: 企业战略  市场营销  企业文化  品牌管理  领导艺术 
地点: 湖北 武汉
签名: 关怀别人的心灵是真正的关怀,帮助别人成长才是真正的帮助,连缺点都爱才是真正的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849
  • 博客访问:3985182

专家文章

知乎网的商业模式魅力何在? 2012-01-16

标签:

  今天看到一些人说在玩知乎,玩知乎又是什么,原来是一个社会化问答网站,也可以说是中国版的Quora。在回答问题数量排行榜里有一个名叫郭磊的律师,他很激动地讲述了知乎给他的事务所带来业务的故事。“一个月有五六单,我接手的有一半,最大的标的额有30万。”郭磊说,他们事务所曾经在一些法律知识网站上做营销,但成功率“非常不高”,“一个月几乎没有,好的时候才有一两个”。对于知乎更能带来业务的原因,郭磊是这样判断的:“在普通网站只能看到律师简单的介绍,然后留个联系方式,在知乎能回答一些很专业的问题。比如有人问:一个新创公司的股权应该如何分配,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避免日后融资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回答得专业和详细,你很容易被人关注,发私信,慢慢就能达成合作意向。”

  其实,如果说微博这个平台是成就了明星或名人,那么知乎网更像是顺了“民心”,在这里普通网名成了提问者,而名人却反过来成了回答者,甚至有很多名人来抢答某一个问题。如你问一个百度的问题,可能是百度无线的总经理来回答,比如你问的阿里巴巴的问题,可能是阿里巴巴的前员工或者现在的首席设计师来回答。你问光合作用为什么倒闭,可能是光合作用的前员工来谈。在这里提问变成了一个很有艺术的事情,如果让问题具广泛性和参与性,成了每个人要思考的问题。

  知乎网存在的价值

  有人问,回答一个问题有那么高的价值吗?什么是有价值的信息?答案是肯定的,能影响你决策的信息重不重要?只不过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合适的人回答合适的问题。

  一个人在一天里,会有很多问题。你可以选择问,或者不问。知乎网做的就是:把你和我一问一答的信息流,通过互联网显示在所有人面前。但是人和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是怎么进行的?如何用互联网的方式把人与人之间的问答关系更低成本地还原出来?如何让这些信息的流通在一个人的时候是有效的,在一万人甚至一千万人的时候也是有效的?

  知乎更像一个论坛,用户围绕着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相关的讨论,同时你可以关注和你兴趣一致的人。但比论坛更加具有排他性,在回答的时候,答案顺序按赞同票数排序,同时隐藏被认为无效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过滤了相当的垃圾信息。对于概念性的解释,百度百科几乎涵盖了你所有的疑问;但是对于发散思维的整合,却像是知乎的一大特色。

  论坛是一个可以让信息快速流动的网络形态,但这同时也是论坛的缺点──垃圾信息也随之快速的产生和流动。知乎网的做法是,把能带给作者激励的功能和无价值的内容区分开,功能是功能,内容是内容,回帖盖楼在激励功能上是有用的,那就留下,而随之产生的垃圾内容没有价值,那就去掉。长期来看,知乎会超越媒体成为工具,算法就成为核心,让不同的人分配到不同的问题。

  举个例子,知乎有一位深度用户曾经分亨他在知乎的体验感受,说他在做实习律师的时候,就因为喜欢整理网上的资料而且懂得用高级搜索,为一个大案子找到了判例,因此在官司赢了之后,他成为律所里的“技术天才”。后来,同事们纷纷把最难查的问题抛给他来搜。当他几年前从这个律所离职时,大律师说,你走不要紧,但你要把搜索的技能教给同事们。但是教了几个月,他发现还是他的搜索结果最好最准确,因为他不断在解决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因此他的搜索资料库越积累越丰富,方法越来越灵活。他最后总结了一句话:“你被问得越多,你就越聪明。”这位律师创造知识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分享,而是他发现被问得越多越聪明,另外当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量后,还能做知识管理,分享只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

  如何让专业人士乐于分亨?

  2005年,有人提出了“威客”概念,所谓威客就是wit(智慧)和key(钥匙)两个单词的组合,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让自己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出经济价值。

  随后就有公司迅速地进行了各种商业模式的探索。但第一代威客网站,如猪八戒、威客网选择的任务分配机制却将自己仅仅变为一个C2C的中介平台。在这些网站上,工作按照不同领域分类,明码标价,用悬赏模式应对低端任务,用招标模式应对中高端任务,工作一旦认领就由单个用户完成,奖金也全部由其独得。网站靠每单成交的佣金抽成和广告获利。经过几年的发展,这种简单解决需求与认知盈余之间信息鸿沟问题的中介平台已经无法体现群体协作、累积认知盈余的力量,反而陷入了像门户网站拼流量的怪圈。

  如何在没有金钱奖励的情况下,让那些有知识或专业背景的人,愿意花时间来回答一些他人的问题?这成为威客模式失败后,这两年互联网精英的思考,2011年1月底低调上线的社交化问答网站知乎,用的是另一种激励方法。对于知乎的大部分用户而言,他们尽管没有物质回报,但他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鼓励,以及从创造中获得的成就感。

  “同病相怜”的需求启示

  “同病相怜”指代那些具有特定情况的病患群体,也可以用“共同体”这个词来代替。和任何实践团体一样,他们也需要分享信息和观点。让我们想象一位患上复杂到足以改变其生活的疾病的病人,这样的病患需要专业医生为他诊断治疗,但他也希望对医生所进行的治疗有更多了解,但医生却没有时间向病人提供他想知道的所有信息。如果把这个概念扩展开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病人”,他们需要“同病相怜”的人来分亨他们的感受,特别是那些在正常社交中无法标注自己身份而找到同类的人,更需要在这样的“共同体”中找到归属,让自己不再孤单。

  所以,在知乎网回答问题,满足的是两种人的需求,一种是有专业知识却没有完全发挥的人,另一种就是同病相怜,想找到相同处境或相同命运境地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互动中产生的两种价值—分享和归属感—便能够脱颖而出。而这些人可能就是改变未来知识创造方式的排头兵,也是他们最先享受到这种方式带来的种种好处。

  每一次技术革命的创新,最开始都是从那些隐秘的、没有被公开却大量存在的需求开始。而要把这些需求最终转化为商业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大量这样的需求信息集中在一起,并让一部分人先尝到甜头,并最终扩散开来。这就像印刷业一样,即便它的追求那么崇高,而首先出现的印刷品却是HUANGSHE小说;也正如3D技术的普及一样,是SHEQING电影加快了它进入家庭的进程。而人类对认知盈余的利用,也需要首先尝到它带来的甜头,无论是一些微小的物质奖励还是极大的心理满足,毕竟未来人们要越来越习惯这种全新的知识生产、创造与分享方式。未来社交网站的最大价值,体现在人们利用认知盈余创造真正的公民价值。(文/风青杨)

推荐
关怀别人的心灵是真正的关怀,帮助别人成长才是真正的帮助,连缺点都爱才是真正的爱
类别:盈利模式 |   浏览数(3080) |  评论(0) |  收藏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最多只能输入150个文字,目前已输入 0 个字。
表情 [更多]
匿名评论
登陆账号: 密码: 找回密码 注册
看不清楚,换一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